期刊导航
作者导航
机构导航
期刊评价报告
期刊开放获取
下载APP
登录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检索历史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余叔岩艺事评论浅议
认领
1
作者
周靖波
《艺术探索》
2020年第2期117-122,共6页
余派艺术批评从初创期(1910年代后期)到完善期(1980年代中期),大约经历了60多年,贯穿着三种批评态度和两种路径。三种态度即把演员当艺术家的主观立场、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学术型的研究思路,两种路径即艺术鉴赏及将鉴赏上升到学术研...
余派艺术批评从初创期(1910年代后期)到完善期(1980年代中期),大约经历了60多年,贯穿着三种批评态度和两种路径。三种态度即把演员当艺术家的主观立场、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学术型的研究思路,两种路径即艺术鉴赏及将鉴赏上升到学术研究层面。余叔岩艺事批评始于内行、细致、到位的鉴赏,戏迷关注的是身上功夫,同台演员则注重内心体验和动作逻辑。"余迷"中有一批具备现代批评意识的文人、学者,他们用品鉴诗文的严肃态度对待余叔岩的舞台艺术和演唱艺术,使余叔岩艺事评论上升到学术研究层面。还有一批新音乐工作者以现代文艺观从事"余评",为余叔岩艺事评论赋予了现代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叔岩
艺事
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余叔岩艺事评论浅议
认领
1
作者
周靖波
机构
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艺术探索》
2020年第2期117-122,共6页
基金
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中国现代戏剧批评话语体系形成史”(18BB031)
2018年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京剧批评的发生与确立”(18YTB015)。
文摘
余派艺术批评从初创期(1910年代后期)到完善期(1980年代中期),大约经历了60多年,贯穿着三种批评态度和两种路径。三种态度即把演员当艺术家的主观立场、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学术型的研究思路,两种路径即艺术鉴赏及将鉴赏上升到学术研究层面。余叔岩艺事批评始于内行、细致、到位的鉴赏,戏迷关注的是身上功夫,同台演员则注重内心体验和动作逻辑。"余迷"中有一批具备现代批评意识的文人、学者,他们用品鉴诗文的严肃态度对待余叔岩的舞台艺术和演唱艺术,使余叔岩艺事评论上升到学术研究层面。还有一批新音乐工作者以现代文艺观从事"余评",为余叔岩艺事评论赋予了现代意识。
关键词
余叔岩
艺事
评论
Keywords
YU
Shuyan
Art
Events
Commentary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余叔岩艺事评论浅议
周靖波
《艺术探索》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帐号登录
手机快捷登录
扫码登录
登录
注册新用户
忘记密码
第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馆外登录
获取短信验证码
登 录
第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馆外登录
使用
中文期刊助手
扫描二维码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标题
*
邮箱
*
反馈意见
*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个
*
保存
取消
请在输入框中输入下图中的验证字符。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个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