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作者导航
机构导航
期刊评价报告
期刊开放获取
下载APP
登录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检索历史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东乡野生稻稻曲病人工接种技术研究
认领
1
作者
胡建坤
黄蓉
+3 位作者
李湘民
刘永锋
廖泰珍
黄瑞荣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61-65,共5页
为了建立准确的东乡野生稻稻曲病人工接种技术,本研究对水稻生长时期、接种体、接种时间及接种方法对接种效果的影响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接种体菌丝片段-分生孢子混合液最有利于诱导稻曲病的发生;在16:00~17:00接种更有利于稻曲病的发...
为了建立准确的东乡野生稻稻曲病人工接种技术,本研究对水稻生长时期、接种体、接种时间及接种方法对接种效果的影响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接种体菌丝片段-分生孢子混合液最有利于诱导稻曲病的发生;在16:00~17:00接种更有利于稻曲病的发病;注射接种方法比喷雾接种法的发病效果更好;以上3个因素对东乡野生稻稻曲病诱发的影响与对照品种两优培九一致;东乡野生稻稻曲病最佳诱发时期为剑叶与倒二叶叶枕距为(4±0.5)cm时,这与两优培九的(6±0.5)cm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稻曲病
人工接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应用东乡野生稻回交重组自交系分析水稻耐低氮产量相关性状QTL
认领
2
作者
吴婷
李霞
+3 位作者
黄得润
黄凤林
肖宇龙
胡标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99-511,共13页
【目的】东乡野生稻低氮耐性强,是水稻耐低氮育种的重要资源。鉴定东乡野生稻耐低氮基因对研究耐低氮遗传机制、培育耐低氮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协B BC1F12回交重组自交系及其遗传图谱,应用Windows Q...
【目的】东乡野生稻低氮耐性强,是水稻耐低氮育种的重要资源。鉴定东乡野生稻耐低氮基因对研究耐低氮遗传机制、培育耐低氮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协B BC1F12回交重组自交系及其遗传图谱,应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2.5分析施氮肥和不施氮肥下的株高和产量相关性状QTL。【结果】共检测到57个控制株高和产量性状的QTL,分布于10条染色体上的33个区域,单个QTL表型贡献率为3.17%~63.40%,其中32个QTL的增效等位基因来自东乡野生稻。19个QTL在施氮和未施氮条件下均检测到,38个QTL仅在单一环境下检测到显著效应,表明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性状的遗传机制不同。【结论】43个QTL分别聚集于7条染色体上的14个QTL簇,表明不同性状涉及到共同遗传机制,并可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进行耐低氮有利等位基因的聚合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低氮
东乡野生稻
产量性状
数量性状基因座
在线阅读
免费下载
职称材料
东乡野生稻耐冷渐渗系的细胞学观察及SSR分析
认领
被引量:
1
3
作者
曹娟芳
罗向东
+4 位作者
邓晓娟
戴亮芳
胡标林
张帆涛
谢建坤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 676-681,共6页
以前期鉴定筛选的2个东乡野生稻强耐冷渐渗系(IL5243和IL5335)为试材,研究其减数分裂时期的染色体行为特征及外源基因的渗入分子证据。结果表明:(1)IL5243和IL5335中正常减数分裂的花粉母细胞分别达89.93%和90.22%,最终形成...
以前期鉴定筛选的2个东乡野生稻强耐冷渐渗系(IL5243和IL5335)为试材,研究其减数分裂时期的染色体行为特征及外源基因的渗入分子证据。结果表明:(1)IL5243和IL5335中正常减数分裂的花粉母细胞分别达89.93%和90.22%,最终形成正常的成熟花粉粒,花粉离体萌发率分别为(83.03±2.82)%和(81.96±1.73)%,与受体亲本无显著性差异。(2)在减数分裂I中,2个耐冷渐渗系均观察到低频率异常染色体行为,如单价体、“8”字型二价体、多价体,以及后期I有少数花粉母细胞(3.95%~5.15%)存在落后染色体等,表明其染色体组之间发生了交换和重组;在粗线期,2个强耐冷渐渗系均观察到较高频率(IL5243和1L5335分别为27.0%和38.9%)的双核仁,而其双亲都是单核仁。(3)SSR标记和Structure分析进一步证实了栽培稻和野生稻染色体组间发生了交换重组,东乡野牛稻部分DNA片段已渗入到强耐冷渐渗系中,这为水稻耐冷基因的掺掘与利用奠定了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渐渗系
细胞学
SSR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濒危东乡野生稻遗传多样性及其生态保护学研究进展
认领
4
作者
胡标林
万勇
+3 位作者
李霞
蔡耀辉
罗向东
谢建坤
《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
CAS
2012年第1期113-119,197共8页
评价并保护现存“东野”的遗传多样性对解析其遗传进化机理以及在水稻育种上的利用有着重要意义。为此,综述了近年来不同保存方式、不同年份、不同世代以及与其他生态类型野生稻和栽培稻等多个角度有关“东野”遗传多样性及其保护研究...
评价并保护现存“东野”的遗传多样性对解析其遗传进化机理以及在水稻育种上的利用有着重要意义。为此,综述了近年来不同保存方式、不同年份、不同世代以及与其他生态类型野生稻和栽培稻等多个角度有关“东野”遗传多样性及其保护研究成果认为应该建立科学统一的遗传多样性评价体系,并提出了“东野”遗传多样性研究前景和生态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遗传多样性
生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乡野生稻与栽培稻正反交种间杂种F_1的雄配子发生与发育
认领
被引量:
3
5
作者
罗向东
戴亮芳
+4 位作者
万勇
胡标林
李佛生
李霞
谢建坤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7-412,共6页
该文以东乡野生稻与栽培稻(美国光壳稻P1003)的正反交种间杂种F1(正交为光壳稻P1003×东乡野生稻;反交为东乡野生稻×光壳稻P1003)为试材,研究其各个减数分裂时期的染色体行为特征、染色体交换重组及雄配子发育特点。结果...
该文以东乡野生稻与栽培稻(美国光壳稻P1003)的正反交种间杂种F1(正交为光壳稻P1003×东乡野生稻;反交为东乡野生稻×光壳稻P1003)为试材,研究其各个减数分裂时期的染色体行为特征、染色体交换重组及雄配子发育特点。结果表明:正反交杂种F1花粉母细胞细胞核减数分裂的同步性较高,细胞质为连续型胞质分裂类型。在细胞核分裂的过程中,核仁在前期I到中期I逐渐消失。染色体在前期I到中期I逐渐收缩,变得更加清晰可见。在终变期和中期I,90.54%以上的花粉母细胞能形成12个二价体(含少数棒状二价体和8字型二价体),部分花粉母细胞(正交9.46%,反交7.65%)出现少量的单价体、三价体和四价体。后期I观察到1.27%–1.35%的花粉母细胞含有1至数条落后染色体。最终有92.6%–94.8%的小孢子能发育成形态正常、染色能力强的成熟花粉粒。另外,在正交杂种F1的粗线期中存在2个核仁,而反交杂种F1及其双亲的粗线期只有1个核仁。这些研究结果可为作物品种改良、种质资源创新以及种间亲缘关系研究提供细胞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种间杂种
减数分裂
亲缘关系
题名
东乡野生稻稻曲病人工接种技术研究
认领
1
作者
胡建坤
黄蓉
李湘民
刘永锋
廖泰珍
黄瑞荣
机构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江西省宁都县农业农村局
出处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61-65,共5页
基金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青年基金项目(2014CQN007)
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1BBF60047)。
文摘
为了建立准确的东乡野生稻稻曲病人工接种技术,本研究对水稻生长时期、接种体、接种时间及接种方法对接种效果的影响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接种体菌丝片段-分生孢子混合液最有利于诱导稻曲病的发生;在16:00~17:00接种更有利于稻曲病的发病;注射接种方法比喷雾接种法的发病效果更好;以上3个因素对东乡野生稻稻曲病诱发的影响与对照品种两优培九一致;东乡野生稻稻曲病最佳诱发时期为剑叶与倒二叶叶枕距为(4±0.5)cm时,这与两优培九的(6±0.5)cm不同。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稻曲病
人工接种技术
Keywords
Dongxiang
wild
rice
(
Oryza
rufipogon
Griff
.)
Rice
false
smut
Artificial
inoculation
technique
分类号
S435.111.46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应用东乡野生稻回交重组自交系分析水稻耐低氮产量相关性状QTL
认领
2
作者
吴婷
李霞
黄得润
黄凤林
肖宇龙
胡标林
机构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水稻国家工程实验室(南昌)
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改良中心/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南省水稻研究所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籼稻遗传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99-511,共13页
基金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71ACB2107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760378)
+1 种基金
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籼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项目(2018KLMA02)
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200201)。
文摘
【目的】东乡野生稻低氮耐性强,是水稻耐低氮育种的重要资源。鉴定东乡野生稻耐低氮基因对研究耐低氮遗传机制、培育耐低氮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协B BC1F12回交重组自交系及其遗传图谱,应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2.5分析施氮肥和不施氮肥下的株高和产量相关性状QTL。【结果】共检测到57个控制株高和产量性状的QTL,分布于10条染色体上的33个区域,单个QTL表型贡献率为3.17%~63.40%,其中32个QTL的增效等位基因来自东乡野生稻。19个QTL在施氮和未施氮条件下均检测到,38个QTL仅在单一环境下检测到显著效应,表明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性状的遗传机制不同。【结论】43个QTL分别聚集于7条染色体上的14个QTL簇,表明不同性状涉及到共同遗传机制,并可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进行耐低氮有利等位基因的聚合育种。
关键词
耐低氮
东乡野生稻
产量性状
数量性状基因座
Keywords
low
nitrogen
tolerance
Dongxiang
wild
rice
(
Oryza
rufipogon
Griff
.)
yield
trait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分类号
S511.034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免费下载
职称材料
题名
东乡野生稻耐冷渐渗系的细胞学观察及SSR分析
认领
被引量:
1
3
作者
曹娟芳
罗向东
邓晓娟
戴亮芳
胡标林
张帆涛
谢建坤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出处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 676-681,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60120,30900781)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8GQN0059)
江西省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20112BCB23007)
文摘
以前期鉴定筛选的2个东乡野生稻强耐冷渐渗系(IL5243和IL5335)为试材,研究其减数分裂时期的染色体行为特征及外源基因的渗入分子证据。结果表明:(1)IL5243和IL5335中正常减数分裂的花粉母细胞分别达89.93%和90.22%,最终形成正常的成熟花粉粒,花粉离体萌发率分别为(83.03±2.82)%和(81.96±1.73)%,与受体亲本无显著性差异。(2)在减数分裂I中,2个耐冷渐渗系均观察到低频率异常染色体行为,如单价体、“8”字型二价体、多价体,以及后期I有少数花粉母细胞(3.95%~5.15%)存在落后染色体等,表明其染色体组之间发生了交换和重组;在粗线期,2个强耐冷渐渗系均观察到较高频率(IL5243和1L5335分别为27.0%和38.9%)的双核仁,而其双亲都是单核仁。(3)SSR标记和Structure分析进一步证实了栽培稻和野生稻染色体组间发生了交换重组,东乡野牛稻部分DNA片段已渗入到强耐冷渐渗系中,这为水稻耐冷基因的掺掘与利用奠定了再要基础。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渐渗系
细胞学
SSR标记
Keywords
Dongxiang
wild
rice
(
Oryza
rufipogon
Griff
.)
introgression
line
cytological
SSR
marker
分类号
Q343 [生物学—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濒危东乡野生稻遗传多样性及其生态保护学研究进展
认领
4
作者
胡标林
万勇
李霞
蔡耀辉
罗向东
谢建坤
机构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
出处
《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
CAS
2012年第1期113-119,197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60189)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103007)
+1 种基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NXCYTY-01)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创新基金资助项目(2010CQN008).
文摘
评价并保护现存“东野”的遗传多样性对解析其遗传进化机理以及在水稻育种上的利用有着重要意义。为此,综述了近年来不同保存方式、不同年份、不同世代以及与其他生态类型野生稻和栽培稻等多个角度有关“东野”遗传多样性及其保护研究成果认为应该建立科学统一的遗传多样性评价体系,并提出了“东野”遗传多样性研究前景和生态保护建议。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遗传多样性
生态保护
Keywords
Dongxiang
wild
rice
(
Oryza
rufipogon
Griff
.)
Genetic
diversity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乡野生稻与栽培稻正反交种间杂种F_1的雄配子发生与发育
认领
被引量:
3
5
作者
罗向东
戴亮芳
万勇
胡标林
李佛生
李霞
谢建坤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出处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7-412,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0860120 No.30900781)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No.2008GQN0059)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No.GJJ09464)
文摘
该文以东乡野生稻与栽培稻(美国光壳稻P1003)的正反交种间杂种F1(正交为光壳稻P1003×东乡野生稻;反交为东乡野生稻×光壳稻P1003)为试材,研究其各个减数分裂时期的染色体行为特征、染色体交换重组及雄配子发育特点。结果表明:正反交杂种F1花粉母细胞细胞核减数分裂的同步性较高,细胞质为连续型胞质分裂类型。在细胞核分裂的过程中,核仁在前期I到中期I逐渐消失。染色体在前期I到中期I逐渐收缩,变得更加清晰可见。在终变期和中期I,90.54%以上的花粉母细胞能形成12个二价体(含少数棒状二价体和8字型二价体),部分花粉母细胞(正交9.46%,反交7.65%)出现少量的单价体、三价体和四价体。后期I观察到1.27%–1.35%的花粉母细胞含有1至数条落后染色体。最终有92.6%–94.8%的小孢子能发育成形态正常、染色能力强的成熟花粉粒。另外,在正交杂种F1的粗线期中存在2个核仁,而反交杂种F1及其双亲的粗线期只有1个核仁。这些研究结果可为作物品种改良、种质资源创新以及种间亲缘关系研究提供细胞学证据。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种间杂种
减数分裂
亲缘关系
Keywords
Dongxiang
wild
rice
(
Oryza
rufipogon
Griff
.)
interspecific
hybrids
meiosis
phylogenic
relationship
分类号
Q959.215 [生物学—动物学]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东乡野生稻稻曲病人工接种技术研究
胡建坤
黄蓉
李湘民
刘永锋
廖泰珍
黄瑞荣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应用东乡野生稻回交重组自交系分析水稻耐低氮产量相关性状QTL
吴婷
李霞
黄得润
黄凤林
肖宇龙
胡标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0
在线阅读
免费下载
职称材料
3
东乡野生稻耐冷渐渗系的细胞学观察及SSR分析
曹娟芳
罗向东
邓晓娟
戴亮芳
胡标林
张帆涛
谢建坤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濒危东乡野生稻遗传多样性及其生态保护学研究进展
胡标林
万勇
李霞
蔡耀辉
罗向东
谢建坤
《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
CAS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东乡野生稻与栽培稻正反交种间杂种F_1的雄配子发生与发育
罗向东
戴亮芳
万勇
胡标林
李佛生
李霞
谢建坤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3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帐号登录
手机快捷登录
扫码登录
登录
注册新用户
忘记密码
第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馆外登录
获取短信验证码
登 录
第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馆外登录
使用
中文期刊助手
扫描二维码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标题
*
邮箱
*
反馈意见
*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个
*
保存
取消
请在输入框中输入下图中的验证字符。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个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