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作者导航
机构导航
期刊评价报告
期刊开放获取
下载APP
登录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检索历史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非晶态镍-磷-碳-氧合金超细粉体的制备
认领
1
作者
刘少友
赵伟
谢恩鑫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1期30-35,68,共7页
在固定化学镀镍配方及工艺条件下,采用自制的反应装置研究了制备镍-磷-碳-氧非晶态合金微纳米颗粒的工艺,检测了合金颗粒的形貌与粒径分布;通过理论推导与实验验证得到了粉体制备的相关工艺参数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粒径的增大与其在...
在固定化学镀镍配方及工艺条件下,采用自制的反应装置研究了制备镍-磷-碳-氧非晶态合金微纳米颗粒的工艺,检测了合金颗粒的形貌与粒径分布;通过理论推导与实验验证得到了粉体制备的相关工艺参数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粒径的增大与其在镀液的停留时间成正相关性(R=0.2287 t+c0);反应液高度H的调控受反应体系多因素的影响,与颗粒半径R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1)当颗粒沉降为滞流,则H=u2/(16.95−2.12×10−7 u/R2);(2)若颗粒沉降为湍流,则H=u2/(16.95−4.53×10−2 u2/R)。镀液的温度与pH值的增大对Ni-P-C-O颗粒粒径的增长起促进作用。但镀液中加入乙醇、或PEG400均能有效抑制Ni-P-C-O颗粒的生长,提高颗粒的分散稳定性;而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则对纳米粒子的团聚起促进作用。这套简易装置可用作其它微纳米粉体粒径的连续可控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
-
磷
-
碳
-
氧
超细粉体
制备装置
化学镀工艺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镍-磷-碳-氧沉积速率及镀层组成与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认领
被引量:
2
2
作者
刘少友
唐文华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 34-37,共4页
为了使化学镀镍-磷-碳-氧工艺尽快工业化,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高效液相离子色谱检测了化学镀镍-磷-碳-氧体系的镍离子、亚磷酸根离子浓度的变化,对镀层的表面形貌及组成成分进行了表征。探讨了稀土金属离子(La^3+、Nd^3+、Ce^...
为了使化学镀镍-磷-碳-氧工艺尽快工业化,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高效液相离子色谱检测了化学镀镍-磷-碳-氧体系的镍离子、亚磷酸根离子浓度的变化,对镀层的表面形貌及组成成分进行了表征。探讨了稀土金属离子(La^3+、Nd^3+、Ce^4+)浓度、pH值、温度及副产物HPO3^2-对镍-磷-碳-氧沉积速率、镀层性能及组成变化的影响,分析了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体系的pH值和温度与沉积速度呈正相关性;稀土金属Nd^3+的用量与沉积速率呈负相关性;La^3+、Ce^4+的用量小于2.5mL/L(C=0.01 mol/L)时可提高Ni-P沉积速率;Ce^4+、Nd^3+能有效地提高镀层光亮度,降低镀层磷含量;HPO3^2-的积聚使镍-磷-碳-氧的沉积速率降低,镀层的C、O含量增加,耐盐性及硬度增强,脆性加大;提高沉积速率所得镀层的耐酸蚀性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镍
-
磷
-
碳
-
氧
沉积速率
镀层性能
镀层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化学镀镍-磷-碳-氧体系的热力学与宏观动力学
认领
被引量:
5
3
作者
刘少友
文正康
+1 位作者
蒋天智
杨红芸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 54-58,共5页
采用TU-19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高效液相色谱仪研究了化学镀Ni-P—C—O基础镀液中镍离子与1,4-丁炔二醇(BOZ)浓度的变化,得到了化学镀Ni—P—C—O合金的热力学函数△GT^Ф,△H,△S及反应动力学规律,探讨了镍离子与BOZ在施镀...
采用TU-19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高效液相色谱仪研究了化学镀Ni-P—C—O基础镀液中镍离子与1,4-丁炔二醇(BOZ)浓度的变化,得到了化学镀Ni—P—C—O合金的热力学函数△GT^Ф,△H,△S及反应动力学规律,探讨了镍离子与BOZ在施镀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镀液中BOZ浓度的变化是准一级反应,镍离子的浓度变化与BOZ的浓度有关,属多级反应,其反应速率方程为dC/dt=-8.585×10^-4+1.188×10^-4t-4.62×10^-6t^2+5.8×10^-8t^3-2.3×10^-11t^4,反应体系的活化能历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随BOZ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当BOZ浓度在64-123mg/L时,E线性减少;在123。240mg/L时历线性增加.丛r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温度达到80℃时△Sr值最大,反应速度最大;当温度超过80℃,BOZ浓度大于160mg/L时,△Sr的值逐渐减少,反应速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镍
-
磷
-
碳
-
氧
高效液相色谱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热力学
宏观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晶态镍-磷-碳-氧合金超细粉体的制备
认领
1
作者
刘少友
赵伟
谢恩鑫
机构
湖南文理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出处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1期30-35,68,共7页
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课题(17A145)。
文摘
在固定化学镀镍配方及工艺条件下,采用自制的反应装置研究了制备镍-磷-碳-氧非晶态合金微纳米颗粒的工艺,检测了合金颗粒的形貌与粒径分布;通过理论推导与实验验证得到了粉体制备的相关工艺参数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粒径的增大与其在镀液的停留时间成正相关性(R=0.2287 t+c0);反应液高度H的调控受反应体系多因素的影响,与颗粒半径R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1)当颗粒沉降为滞流,则H=u2/(16.95−2.12×10−7 u/R2);(2)若颗粒沉降为湍流,则H=u2/(16.95−4.53×10−2 u2/R)。镀液的温度与pH值的增大对Ni-P-C-O颗粒粒径的增长起促进作用。但镀液中加入乙醇、或PEG400均能有效抑制Ni-P-C-O颗粒的生长,提高颗粒的分散稳定性;而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则对纳米粒子的团聚起促进作用。这套简易装置可用作其它微纳米粉体粒径的连续可控制备。
关键词
镍
-
磷
-
碳
-
氧
超细粉体
制备装置
化学镀工艺
影响因素
Keywords
Ni-P-C-O
superfine powder
preparation device
electroless plating technology
influencing factors
分类号
TB383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镍-磷-碳-氧沉积速率及镀层组成与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认领
被引量:
2
2
作者
刘少友
唐文华
机构
凯里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
出处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 34-37,共4页
基金
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资助课题(2004222)
凯里学院院级规划课题(2005037)
文摘
为了使化学镀镍-磷-碳-氧工艺尽快工业化,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高效液相离子色谱检测了化学镀镍-磷-碳-氧体系的镍离子、亚磷酸根离子浓度的变化,对镀层的表面形貌及组成成分进行了表征。探讨了稀土金属离子(La^3+、Nd^3+、Ce^4+)浓度、pH值、温度及副产物HPO3^2-对镍-磷-碳-氧沉积速率、镀层性能及组成变化的影响,分析了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体系的pH值和温度与沉积速度呈正相关性;稀土金属Nd^3+的用量与沉积速率呈负相关性;La^3+、Ce^4+的用量小于2.5mL/L(C=0.01 mol/L)时可提高Ni-P沉积速率;Ce^4+、Nd^3+能有效地提高镀层光亮度,降低镀层磷含量;HPO3^2-的积聚使镍-磷-碳-氧的沉积速率降低,镀层的C、O含量增加,耐盐性及硬度增强,脆性加大;提高沉积速率所得镀层的耐酸蚀性均降低。
关键词
化学镀
镍
-
磷
-
碳
-
氧
沉积速率
镀层性能
镀层组成
Keywords
electroless Ni-P-C-O plating
deposition rate
properties
composition
分类号
TQ153.1 [化学工程—电化学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化学镀镍-磷-碳-氧体系的热力学与宏观动力学
认领
被引量:
5
3
作者
刘少友
文正康
蒋天智
杨红芸
机构
凯里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
出处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 54-58,共5页
基金
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04222)
凯里学院院级规划课题(编号:2005037)
文摘
采用TU-19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高效液相色谱仪研究了化学镀Ni-P—C—O基础镀液中镍离子与1,4-丁炔二醇(BOZ)浓度的变化,得到了化学镀Ni—P—C—O合金的热力学函数△GT^Ф,△H,△S及反应动力学规律,探讨了镍离子与BOZ在施镀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镀液中BOZ浓度的变化是准一级反应,镍离子的浓度变化与BOZ的浓度有关,属多级反应,其反应速率方程为dC/dt=-8.585×10^-4+1.188×10^-4t-4.62×10^-6t^2+5.8×10^-8t^3-2.3×10^-11t^4,反应体系的活化能历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随BOZ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当BOZ浓度在64-123mg/L时,E线性减少;在123。240mg/L时历线性增加.丛r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温度达到80℃时△Sr值最大,反应速度最大;当温度超过80℃,BOZ浓度大于160mg/L时,△Sr的值逐渐减少,反应速度降低.
关键词
化学镀
镍
-
磷
-
碳
-
氧
高效液相色谱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热力学
宏观动力学
Keywords
electroless plating Ni-P-C-O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V-Vis spectrophotometry
thermodynamics
kinetics
分类号
TB331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非晶态镍-磷-碳-氧合金超细粉体的制备
刘少友
赵伟
谢恩鑫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镍-磷-碳-氧沉积速率及镀层组成与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刘少友
唐文华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化学镀镍-磷-碳-氧体系的热力学与宏观动力学
刘少友
文正康
蒋天智
杨红芸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帐号登录
手机快捷登录
扫码登录
登录
注册新用户
忘记密码
第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馆外登录
获取短信验证码
登 录
第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馆外登录
使用
中文期刊助手
扫描二维码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标题
*
邮箱
*
反馈意见
*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个
*
保存
取消
请在输入框中输入下图中的验证字符。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个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