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豫麦158选育过程、品种特性及育种方法探讨
|
赵永涛
张锋
张中州
袁谦
甄士聪
薛国典
|
《湖北农业科学》
|
2019 |
0 |
|
2
|
非线性回归模型参数估计的轮回选择算法
|
陈庭木
方兆伟
王宝祥
刘艳
邢运高
徐波
徐大勇
|
《江苏农业科学》
|
2019 |
0 |
|
3
|
运用半同胞轮回选择法对‘运轮1号’相关性状的改良效果分析
|
党德宣
陈朝辉
林何莺
董喜才
张相斌
李圳
苏东涛
李兆斌
解翠萍
|
《中国农学通报》
|
2018 |
0 |
|
4
|
矮败小麦轮回选择技术在小麦赤霉病抗性育种上的应用研究
|
孙中伟
樊继伟
王康君
李强
郭明明
张广旭
陈凤
|
《农业开发与装备》
|
2018 |
0 |
|
5
|
轮回选择对矮败小麦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
王敏
姬虎太
张定一
曹勇
马小飞
李晓丽
姜兰芳
郑彩平
|
《山西农业科学》
|
2018 |
0 |
|
6
|
苜蓿新品种草原4号的选育
|
特木尔布和
肖燕子
|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7
|
粳型显性核不育W450在常规粳稻育种中的应用
|
尹康
张林巧
朱俊凯
朱莹
王宝和
|
《种子世界》
|
2017 |
0 |
|
8
|
矮败小麦轮回双向交替选择育种技术研究
|
王伟伟
于亮
钮力亚
赵松山
陆莉
王奉芝
米淑玲
李洪义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
2017 |
1
|
|
9
|
小麦群体改良过程中蓝矮败的选择技术与技巧
|
耿爱民
武利峰
刘渤
代惠芹
韩文亮
吴艳芳
于键
徐玉峰
周新江
尤晓胜
|
《中国种业》
|
2016 |
1
|
|
10
|
玉米单倍体雄穗自然加倍性轮选遗传修复与高加倍率材料的创制
|
才卓
徐国良
任军
代玉仙
于明艳
李淑华
刘小丹
郭琦
王丽娜
张铭堂
|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5
|
|
11
|
利用“蓝矮败”拓建小麦轮选群体与基因库的研究
|
耿爱民
武利峰
刘渤
刘强
|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
2016 |
0 |
|
12
|
基于自适应RSSI的Bounding-Box轮回选择WSN定位算法
|
张乙竹
李雅晴
周礼争
余敏
|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3
|
玉米新品系“260”筛选试验示范推广总结报告
|
罗文美
|
《农民致富之友》
|
2016 |
0 |
|
14
|
不同轮回选择方法对玉米窄基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
李芦江
陈文生
兰海
潘光堂
杨克诚
|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15
|
轮回选择对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
孙万仓
曾秀存
刘自刚
杨刚
方彦
武军艳
李学才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16
|
基于玉米单倍体性状表现的轮回选择试验研究
|
Rotareneo Valeriu
Dicu Georgeta
Mihailov Mihail
State Daniel
王丽娜
郭琦
|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7
|
国审小麦新品种豫麦158的选育
|
赵永涛
薛国典
张锋
张中州
袁谦
|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18
|
不同轮回选择方法对玉米窄基群体的改良效果
|
李芦江
兰海
潘光堂
杨克诚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19
|
轮回选择对不同遗传背景矮败小麦的性状影响
|
王敏
姬虎太
张定一
曹勇
马小飞
李晓丽
|
《山西农业科学》
|
2014 |
2
|
|
20
|
水稻垩白性状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
邱先进
袁志华
何文静
刘环
徐建龙
邢丹英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