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静脉窦血栓(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少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在颅内静脉窦内异常凝固造成管腔内部分或完全阻塞。该病起病急,病情凶险,进展迅速,如不及时治疗可能造成致残或致死[1]。高达15%的CVST患...颅内静脉窦血栓(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少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在颅内静脉窦内异常凝固造成管腔内部分或完全阻塞。该病起病急,病情凶险,进展迅速,如不及时治疗可能造成致残或致死[1]。高达15%的CVST患者存在生活上的依赖甚至是死亡,因此.展开更多
患者男,59岁,因突发意识不清、呕吐10 h 急诊,头部CT 示脑出血破入脑室,遂以自发性脑出血、梗阻性脑积水收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持续昏迷,无大小便失禁,无肢体抽搐,无发热等情况。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具体不详,未正规诊治,血...患者男,59岁,因突发意识不清、呕吐10 h 急诊,头部CT 示脑出血破入脑室,遂以自发性脑出血、梗阻性脑积水收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持续昏迷,无大小便失禁,无肢体抽搐,无发热等情况。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具体不详,未正规诊治,血压控制不佳;否认糖尿病等疾病史。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持续动态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在脑出血破入脑室并梗阻性脑积水术后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2008年9月—2010年12月69例基底节区和小脑半球脑出血破入脑室并梗阻性脑积水术后经ICP监测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目的探讨持续动态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在脑出血破入脑室并梗阻性脑积水术后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2008年9月—2010年12月69例基底节区和小脑半球脑出血破入脑室并梗阻性脑积水术后经ICP监测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ICP的动态变化分为〈20 mm Hg(1 mm Hg=0.133 k Pa)、20-35 mm Hg、〉35 mm Hg 3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ICP〈20 mm Hg者预后生存质量好,良好率76.5%,而ICP值介于20-35 mm Hg者预后生存良好率56.5%,病死率4.4%,ICP〉35 mm Hg者病死率50.0%。3组患者的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62例,ICP(20±7)mm Hg,死亡7例,ICP(40±4)mm Hg,两组ICP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出血破入脑室并梗阻性脑积水术后的患者,ICP监测有助于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展开更多
文摘颅内静脉窦血栓(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少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在颅内静脉窦内异常凝固造成管腔内部分或完全阻塞。该病起病急,病情凶险,进展迅速,如不及时治疗可能造成致残或致死[1]。高达15%的CVST患者存在生活上的依赖甚至是死亡,因此.
文摘目的探讨持续动态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在脑出血破入脑室并梗阻性脑积水术后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2008年9月—2010年12月69例基底节区和小脑半球脑出血破入脑室并梗阻性脑积水术后经ICP监测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ICP的动态变化分为〈20 mm Hg(1 mm Hg=0.133 k Pa)、20-35 mm Hg、〉35 mm Hg 3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ICP〈20 mm Hg者预后生存质量好,良好率76.5%,而ICP值介于20-35 mm Hg者预后生存良好率56.5%,病死率4.4%,ICP〉35 mm Hg者病死率50.0%。3组患者的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62例,ICP(20±7)mm Hg,死亡7例,ICP(40±4)mm Hg,两组ICP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出血破入脑室并梗阻性脑积水术后的患者,ICP监测有助于指导治疗,判断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