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lpha-fetoprotein-L3,AFP-L3)和异常凝血酶原(prothromb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Ⅱ,PIVKA-Ⅱ)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在我院确诊的乙型肝炎...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lpha-fetoprotein-L3,AFP-L3)和异常凝血酶原(prothromb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Ⅱ,PIVKA-Ⅱ)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在我院确诊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住院患者血清235例。其中良性肝病组包括乙型肝炎及肝硬化共计150例,肝细胞癌组85例。应用微量离心柱法分离血清AFP-L3,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AFP及AFP-L3含量,应用酶免疫发光分析仪检测PIVKA-Ⅱ含量。结果良性肝病组的AFP及PIVKA-Ⅱ水平均低于肝细胞癌组,其中AFP、PIVKA-Ⅱ在肝细胞癌组与良性肝病组之间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ROC分析显示,AFP、PIVKA-Ⅱ及AFP-L3的AUC分别为0.712、0.755和0.513。当AFP临界值为20ng/ml时,灵敏度为61.2%,特异性为74%;当PIVKA-Ⅱ临界值为62.5AU/ml时,灵敏度为58.8%,特异性为82.6%;当AFP-L3比值临界值为10%时,灵敏度为47.7%,特异性为66.7%。血清PIVKA-Ⅱ和AFP浓度与肿瘤体积的秩相关系数分别为0.395和0.244(P值分别为<0.001和0.03)。结论PIVKA-Ⅱ较AFP及AFP-L3能提供更好的诊断效能,PIVKA-Ⅱ应用于肝细胞癌诊断可提供更高的实验诊断特异度,同时能提供与疾病相关的更有价值的信息用于临床评估。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和高尔基体蛋白73 (Golgi protein 73,GP73)在不同肝脏肿瘤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宁波市第一和第二医院住院的肝肿瘤患者545例,其中肝细胞癌(HCC)440例、肝转移性癌28例...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和高尔基体蛋白73 (Golgi protein 73,GP73)在不同肝脏肿瘤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宁波市第一和第二医院住院的肝肿瘤患者545例,其中肝细胞癌(HCC)440例、肝转移性癌28例、胆管癌24例和肝良性占位53例。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患者血清AFP和GP73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34例肝细胞癌未治疗组的AFP水平高于肝良性占位组、肝转移性癌组和胆管癌组(均P<0.05),而肝良性占位组的GP73水平显著低于肝转移性癌组、胆管癌组和肝细胞癌未治疗组(均P<0.05);血清AFP和GP73从肝良性占位、肝转移性癌和胆管癌等疾病中鉴别诊断肝细胞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0.84~0.91)、0.65(0.59~0.71),前者优于后者(P<0.05)。肝细胞癌复发组血清GP73和AFP水平均高于手术或消融治疗组(P<0.05),与肝细胞癌未治疗组、经导和这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或消融治疗组AFP和GP73水平均低于未治疗组、复发组和TACE治疗组(均P<0.05)。结论相较于血清GP73,AFP对肝细胞癌有更好的鉴别诊断价值,但两者均可用于监测肝细胞癌的复发和预后。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lpha-fetoprotein-L3,AFP-L3)和异常凝血酶原(prothromb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Ⅱ,PIVKA-Ⅱ)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在我院确诊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住院患者血清235例。其中良性肝病组包括乙型肝炎及肝硬化共计150例,肝细胞癌组85例。应用微量离心柱法分离血清AFP-L3,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AFP及AFP-L3含量,应用酶免疫发光分析仪检测PIVKA-Ⅱ含量。结果良性肝病组的AFP及PIVKA-Ⅱ水平均低于肝细胞癌组,其中AFP、PIVKA-Ⅱ在肝细胞癌组与良性肝病组之间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ROC分析显示,AFP、PIVKA-Ⅱ及AFP-L3的AUC分别为0.712、0.755和0.513。当AFP临界值为20ng/ml时,灵敏度为61.2%,特异性为74%;当PIVKA-Ⅱ临界值为62.5AU/ml时,灵敏度为58.8%,特异性为82.6%;当AFP-L3比值临界值为10%时,灵敏度为47.7%,特异性为66.7%。血清PIVKA-Ⅱ和AFP浓度与肿瘤体积的秩相关系数分别为0.395和0.244(P值分别为<0.001和0.03)。结论PIVKA-Ⅱ较AFP及AFP-L3能提供更好的诊断效能,PIVKA-Ⅱ应用于肝细胞癌诊断可提供更高的实验诊断特异度,同时能提供与疾病相关的更有价值的信息用于临床评估。
文摘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和高尔基体蛋白73 (Golgi protein 73,GP73)在不同肝脏肿瘤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宁波市第一和第二医院住院的肝肿瘤患者545例,其中肝细胞癌(HCC)440例、肝转移性癌28例、胆管癌24例和肝良性占位53例。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患者血清AFP和GP73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34例肝细胞癌未治疗组的AFP水平高于肝良性占位组、肝转移性癌组和胆管癌组(均P<0.05),而肝良性占位组的GP73水平显著低于肝转移性癌组、胆管癌组和肝细胞癌未治疗组(均P<0.05);血清AFP和GP73从肝良性占位、肝转移性癌和胆管癌等疾病中鉴别诊断肝细胞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0.84~0.91)、0.65(0.59~0.71),前者优于后者(P<0.05)。肝细胞癌复发组血清GP73和AFP水平均高于手术或消融治疗组(P<0.05),与肝细胞癌未治疗组、经导和这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或消融治疗组AFP和GP73水平均低于未治疗组、复发组和TACE治疗组(均P<0.05)。结论相较于血清GP73,AFP对肝细胞癌有更好的鉴别诊断价值,但两者均可用于监测肝细胞癌的复发和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