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人文精神下的文本创作——以《曹操与杨修》及《曹操父子》为例
|
李菁
|
《新世纪剧坛》
|
2020 |
0 |
|
2
|
浅谈考古纪录片的创作策略--以《考古中国》为例
|
李劲松
|
《文化与传播》
|
2019 |
0 |
|
3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叙事的三个维度
|
李振宇
|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2
|
|
4
|
视觉与表征:关于“苗图”的审美阐释
|
王万发
|
《美与时代:创意(上)》
|
2018 |
0 |
|
5
|
《项羽之死》课例赏鉴
|
|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
2016 |
0 |
|
6
|
作为一种文化记忆的叙事——在小说与历史之间
|
徐岱
|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
2015 |
1
|
|
7
|
《太平广记》异僧小说的“三重”叙事
|
曾礼军
|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
8
|
浅析动画片的审美叙事特点
|
韩立珒
|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3 |
0 |
|
9
|
商界小说与新商业精神的审美表征
|
杨虹
|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0
|
“南方”与“瓦城”的现代和后现代叙述——东西、鬼子小说的地域审美文化探微
|
王敦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1
|
知青个体生存的展示与诉说——女性作家笔下的知青小说审美叙事
|
江红英
|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
2009 |
0 |
|
12
|
纪录片《考古中国》的叙事特色
|
杨勇
|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05 |
0 |
|
13
|
解构《北京青年》叙事话语
|
张亚萍
|
《心事》
|
2014 |
0 |
|
14
|
畸变的城市,叠加的灵魂——城市小说《蒂凡尼的早餐》的精神走向
|
李睿
蔡庆
|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
2009 |
0 |
|
15
|
《长恨歌》:建立现代都市民间神话的一种努力
|
姜振月
赵彤
|
《长春大学学报》
|
2006 |
0 |
|
16
|
民族生态审美叙事中的隐喻交合功能
|
翟鹏玉
|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17
|
阿赫玛托娃书写的俄罗斯女性史诗
|
冯玉芝
|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
2017 |
1
|
|
18
|
沈从文湘西小说现代性叙事及其美育内涵
|
褚连波
|
《高教学刊》
|
2015 |
0 |
|
19
|
谭君强叙事学研究与中国叙事学学科新方向
|
王瑛
|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
2013 |
0 |
|
20
|
后经典视阈中的审美文化叙事学
|
谭君强
|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
2011 |
1
|
|